查看原文
其他

历史首次!郭鑫宇,好样的!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2024-03-23


近日,这位中国农大教师

荣获“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称号

从勇于探索创新的学生时代

到培育知农爱农人才的青年教师

一路走来

他成长为乡村振兴路上的坚定践行者

他就是理学院青年教师、实验师郭鑫宇














下面,让我们走进郭鑫宇的故事感受他与土地的深情厚意和对未来农业的无限憧憬


01

在黄安坨村的乡村振兴梦


“2014年,是黄安坨村变革的起点。”郭鑫宇回忆道。那年4月,身为直博生的他,在导师吴学民教授的带领下,与两位同学一同踏入了门头沟黄安坨村,成为了这个村庄科技小院的首批“拓荒者”。“我们的初衷很简单,就是把现代的农业科技真正应用到田间地头。”郭鑫宇说。在黄安坨村的果园里,他们以农药学为切入点,开始了一段与土地、与农民的深厚情缘。
吴学民教授,农药行业专家,自2014年后将目光转向了农村。他深爱着自己的专业,更一心想为农业民生做出贡献。“无论遇到什么问题,吴老师都会和我们站在一起,是我们的强大后盾。”郭鑫宇感慨地说。在科技小院的日子里,吴学民教授不仅是他们的导师,更是他们在科技兴农道路上的“指路人”。
在黄安坨村,郭鑫宇和同伴们深入调研,发现问题,寻找科研方向。他们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将最新的农业科技带到这片土地上。几年下来,黄安坨村由曾经的低收入村逐渐迈向了乡村振兴的道路。“看到村里的变化,我们觉得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郭鑫宇笑着说。如今,科技小院已成为黄安坨村的一张名片,而郭鑫宇和他的同伴们,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科技兴农”。                   


02

科技兴农助力乡村振兴


在黄安坨村的田野间,郭鑫宇深刻体验到了农民们的辛劳与不易。他注意到,虽然农药、肥料等农业投入品对农民而言是日常必需品,但病虫害的频繁侵扰却使得粮食和作物品质受损、产量锐减。

郭鑫宇明白,要帮助农民摆脱这一困境,农药科学选择和农药有效利用是关键。“我们必须将新型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绿色产品替换掉原本使用的传统农药产品,并解决掉药液在靶标叶片和果实上持留不住、铺展不开、利用率不高的问题。”他坚定地说道。于是,他和团队踏上了艰苦的研发之路。

经过实地调研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他们制定了针对性的植保方案,并通过无数次的试验与改进,他们终于成功研发出了一款新型环保农药助剂,这款农药助剂可以使药液很好地在靶标上发挥药效。科学的植保方案与新型助剂配合,不仅药效显著,而且更加安全,让黄安坨村彻底告别了高毒农药的时代。这一转变不仅守护了食品安全,也减轻了农业对环境的负担。除了农药科学选择和农药有效利用,郭鑫宇还敏锐地捕捉到了果品保鲜的难题。他深知,果园是村民们的经济命脉,而果实的新鲜度直接影响着销售价格。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他和团队研发出了无毒无害的保鲜技术,为果品延长了保鲜期,为村民们赢得了更多的销售机会和收入。
在果园的深处,郭鑫宇还注意到了一个问题:成熟的果实容易掉落。这个问题虽小,却直接影响着村民们的收益。他和团队再次出发,研发出了能够有效保护成熟果实的保果技术,大大降低了落果率。这项技术也成功获得了发明专利的授权,为他们的努力增添了光彩。郭鑫宇还积极推广标准化种植的理念和技术,他深知这是提高农产品品质和产量、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在黄安坨村,他和团队的努力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尝到了标准化种植的甜头。在郭鑫宇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黄安坨村的农业生产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他们的科技成果为村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也为乡村振兴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科技的力量正在悄然改变着农民的生活和未来。


03

果园背后的故事


郭鑫宇回忆道,在黄安坨村中所研发的保果技术用了几种不同的手段,其中有一种手段曾将他的两棵实验树都几乎弄死了,果子也全部坏了,当时郭鑫宇感到十分苦恼,这时他的导师吴教授安慰鼓励他说,“科研就是有成功也会有失败,有失败是好事儿,这样才能在失败当中获取教训。”于是郭鑫宇在之后的研究过程中,只要出现了问题他就会及时弥补解决问题,积极完善各项技术。

还有一件事是农民对郭鑫宇团队态度的改变。村民们刚开始对他们一行人在生产一线农业能不能做好持怀疑态度,第一年也只给他们三亩地来用于实验研究,他们需要在三亩地里选30棵树进行实验,结果不出意料的得到了对方的一个认可,在第二年实验地便增加到了50亩地,在这50亩地中他们用自己制定的植保方式、标准化的方式后又取得了一个非常好的结果。郭鑫宇团队所研究的模式不仅降低了农药使用量,还节省了村民们的开支、人员技术的投入。第三年村民们就把整个果园都交给郭鑫宇团队服务,包括村里的其他果园也都植入了郭鑫宇团队的植保技术,从一开始400亩地扩大到800亩地。村民们也由一开始的担忧,慢慢变成了对郭鑫宇团队完全的信任。


04

青年力量在乡村振兴中的崭新起点


在郭鑫宇的团队所进行的科研工作中,最具挑战性的项目往往也是最有价值的。尤其是在农药学领域,面临的问题并不仅限于农药学本身,还涉及到植物营养施肥、品种标准化种植、水资源管理以及果园果树修剪等多个领域。然而,通过查找相关资料、请教专业老师等方式,郭鑫宇的团队逐步克服了这些困难,也在实践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在科研和实践当中,郭鑫宇的团队如何持续学习和发展自己的技能和知识?答案就在于团队合作和不断的探索。团队每周都会进行两次会议,早会和工作文献汇报会,这种定期的交流机会,让他们可以及时了解每个人的工作状态,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另外,在科技小院基地,他们会经常遇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需要他们去学习新的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2022年6月博士后出站后,郭鑫宇入职理学院应用化学系。一方面,他把科技小院的故事讲给学生们听,教导他们如何在生产一线中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如何查阅资料、寻求助力。另一方面,虽然不用再长期驻扎在村里,他依然指导着黄安坨科技小院的学生们、并找机会带本科生、研究生们前往科技小院,开展小学期和暑期社会实践,让学生们与村民交流,真正感受农业农村,更好地适应生产一线生活,培养学生们将所学现代科技知识用于祖国大地的本领。

这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受到学生们的喜欢,他们得以在一线了解到很多书本上看不到、学不到的知识,综合素养获得比较大的提升。

“科学研究并不是高高在上的,我们的这份工作真正在助力祖国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郭鑫宇自豪地说,能够将现代农业科技和科学研究真正落地到农业生产一线,看到自己做的工作真正改善了农村农业现状,提升了农民的科技知识水平,为村子带来经济效益,得到村民把他们当成一家人的认可,同学们也在科技小院中得到多方面的成长,非常有成就感。

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是对在涉农创业、乡村治理、科技兴农、乡村社会实践等服务乡村振兴方面作出积极贡献的青年人才的全国性奖项。成为这样的角色,需要青年人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青年学子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好好学习农业知识,并且要时刻想着如何让这些知识落到实处”,郭鑫宇表示,希望更多的青年人参与到农业生产一线,用我们的知识和技能,给农村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田野间

郭鑫宇以农药学为科研之锚

坚守初心

将科技力量注入农业

助力乡村振兴

将爱农情怀注入教学

培养新型人才

看,田间地头上

正有更多中国农业大学学子

将青春献给祖国大地

踔厉奋发助力农业新发展
























文字 | 赵敬涵  严平 

图片 | 吴昕怡 受访者提供

编辑 | 丁思远

责编 | 范晨辉 姜萍萍 吴笑含 姜承希 张雨杨 颜旭 余婧桐


设为星标不错过中国农大的每一条动态!

往期回顾

R E C E N T L Y R E L E A S E D 


或许,这真的是最后一个了……

100个研究生又来“爆改”?

水平参差不齐,态度值得表扬!

爆改的风吹到了中国农大!

中国农业大学(ID:iCAU1905)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微信公众号】


点赞点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